line
学院举办首届“互联网+”校园安全知识竞赛

6月18日晚,化学化工学院首届“互联网+”校园安全知识竞赛(决赛)在学校学生发展中心二楼多功能厅举行。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保卫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和化学化工学院共320名师生参加活动。

决赛阶段由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的5支代表队共25名队员参加,安全知识内容涉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传染病防治、恋爱心理、人际交往安全、身体健康、网络安全等,竞赛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及附加抢答题等四个环节。整个赛程设置环环紧扣,精彩纷呈。竞赛内容全面而新颖,突出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本次安全知识竞赛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6年9月针对2016级新生开展的《“互联网+”大学生安全教育》微课学习,主要内容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传染病防治、恋爱心理、人际交往安全、身体健康、网络安全等24类14节课程;第二阶段是2017年3月,针对化学化工学院全体本科生、研究生开展的校园安全知识微课学习及竞赛初赛,主要内容包括人身安全、运动安全、防范诈骗、实习与社会安全、实验室安全、网络安全等12类18节课程。第三阶段是由通过初赛选拔的20名本科生、5名研究生组成5支代表队进行决赛。

校园承载着师生的梦想,承载着国家的希望,校园安全是学校其他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也是衡量高校综合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次竞赛旨在强化学生在安全方面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意识,打牢安全基础,不仅作为一个广角来折射普适的安全教育意识,更为学生安全教育模式探索一条新途径。通过本次竞赛,使广大同学真正将安全知识联系普及到实际生活中,对于当代大学生健康安全成长以及安全文明校园氛围的构建有积极意义。

本次大赛中引入了互联网教育新模式,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课程植入移动微端,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多种平台进行学习。微课采用了视频、动画、图文、游戏交互、案例讲解等多种形式,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授最实用的安全常识、求生技能,此种方式能够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丰富学习者的安全知识,并提高学习者的安全意识。

《“互联网+”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生活安全意识,可以应用“互联网+安全教育”有效提升学院安全教育工作水平,同时形成安全教育工作记录和数据。就学生方面而言,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更容易按照要求参加学习活动。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0782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